分类:弱视治疗工具 作者:t969141 评论:3 点击: 47,580 次
去年九月份我曾经写过一篇《自制聚散球家庭训练 克服外斜促进立体视》。很多网友写信告诉我这篇文章里介绍的方法很受用,但如今生活节奏太快,没有什么时间DIY,也担心自己DIY的不够好,影响训练效果,很多还是买了成品聚散球。
聚散球,也叫三色球,有些成品干脆做成了双色球(注意,不是彩票,呵呵)。主要作用其实就是两个:融合训练、集合训练。
有弱视孩子家长问我,弱视患者是否需要练双色球?我的答复是:对于使用中高级直接增视仪和反转拍的孩子来说,绝大多数不需要专门练习聚散球。如果孩子有融合功能,但融合范围很小(尤其是交叉性融合范围小),就很有必要练一下聚散球。
简单讲一下融合范围:融合也叫“双眼合像”、“融像”,是第二级双眼单视功能,做同视机双眼单视功能检查时,有一项就是融合范围检查。正常人的融合范围是:交叉性融合范围(辐辏范围)平均是25~30度(圆周度),非交叉性融合范围(分开范围)为4~6度。在病历记录中一般是这样记录融合范围:-4~+28。
这个地方可能比较抽象,可以这样一直的深入讲下去。一方面是不想跑题,另一方面是担心大家看不懂,暂时先讲这些,如果大家有需求,可以另外开一篇文章好好说说同视机双眼单视功能检查。
正常的融合范围是(-4~-6)~(+25~+30),如果查出来的融合范围是-4~+10,交叉性融合范围就小,这时使用聚散球是对症的。
融合范围的健全,一方面可以促进立体视的产生和完善(对彻底治愈弱视有很大意义,当然弱视患者的融合训练还需要强化脱抑制,不是聚散球能做到的了。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另一方面对斜视会产生抑制和预防作用。换句话说,就是融合范围正常了,有斜视的孩子(尤其是间歇性斜视)不太容易出现斜视,没有斜视的能预防斜视出现。融合功能异常,也会导致视疲劳,这是成人比较常见的视疲劳原因,所以聚散球对于有些成人顽固视疲劳的缓解很有帮助。
相比融合训练作用,聚散球更主要的训练价值是集合功能训练。但聚散球的这个训练功能对对大多数弱视患者来说,用处不是很大。
眼的集合,也叫“辐辏”或者“两眼同步内转”,形象点说,集合就是“斗眼”。
集合训练更大的价值在于增强內直肌力量,內直肌力加强后,可以对过强抗外直肌力,加上随着融合功能的健全,集合和融合同时起作用巩固眼位正位,从而起到外斜康复作用。但这里说的外斜,指的是间歇性外斜和隐外斜。
大家可能有印象,我在眼科之家的新浪博客里曾经写过一篇“辐辏手指操”训练间歇性外斜的的文章。聚散球相比“辐辏手指操”的好处,在于训练者自己自己监控训练,而“辐辏手指操”在不得要领的情况下,练了半天很有可能在做“无用功”——感觉自己在练“斗眼”,其实两眼根本就没“斗”上。
这里要讲两个个概念,一个叫“生理性复视”,另一个叫集合近点。
先说生理性复视。这是一种有趣的视觉现象,只是平时我们“熟视无睹”了。其实只有我们两眼聚焦的东西才不重影,聚焦点(也叫交叉点)近处和远处的目标都是两个的,即“复视”。其实在眼视光学理论中,讲的比这个“邪乎”——两眼产生融合的不重影区域叫做“Panum区”,Panum区以外的任何一个点都是复视的。
把生理性复视落实到聚散球训练上。如果你做过聚散球训练,或者看上面这段视频,能体会到这个现象:注视一个球时(A球),A球是一个,而另外一个球(B球)是两个,绳子也以从A球开始分叉。此时,绳子的分叉和B球变成两个,就是生理性复视的缘故。当训练者很明确的感觉到“一个”、“两个”、“分叉”这三个概念时,他的两眼就肯定是“斗”上了。所以,如果是一个孩子需要做集合训练,使用聚散球,家长就解放出来了(辐辏手指操时,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两眼是不是“斗”上了)。
再说集合近点,英文简写是NPC(玩游戏的人会联想到游戏情节里的NPC,即“非玩家角色”,对是一个英文简写,在这里解为“辐辏近点”。)。指的是两眼最大集合量时,注视目标距离两眼连线的距离(目标到鼻梁中点的距离)。正常人的集合近点在7厘米以内,而那些集合功能不足、外斜的人,多数大于这个距离。
通过聚散球训练,可以一步步把过大的集合近点缩小到正常范围里。这个过程不但锻炼加强了內直肌力,也能加大交叉性融合范围和调节幅度,抵御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如外斜视、集合不足性视疲劳等。
另外,聚散球在强化看远球时,具有分开训练(非交叉性融合训练)的作用,这里不展开了。
大家会发现医生教学的、网上流传的聚散球用法很多。各种方法在注视远球近球次数和持续时间上各不相同,哪种是对的?其实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大家只要明确以下两点,哪种方法都可以为你服务:
1、如果目的是训练隐外斜、间歇性外斜或者集合功能不足,你要知道两眼多在集合近点附近停留(无论次数还是持续时间),就是对的。当然,聚散球训练要求交替看远看近,有一个用意,就是防止过度集合产生疲劳感。所以,在近球停留3秒、4秒还是5秒、8秒(在近球停留5秒是个折衷数字),都是可以的,掌握一个度——适量,因为过度集合会感觉眼睛酸胀甚至拉伤眼肌的。可以自己增减远近球停留时间,即达到训练目的、眼睛也不那么难受。
自己摸索出规律后,如果加大集合量没有明显不适,你甚至可以让近球在5-10cm之间反复固定,而不是5-30cm之间反复固定。
2、如果目的是训练融合不足,就不那么强化在集合近点附近停留,而是均衡的注视远、近球训练。
上面两条理解了,大家也就知道远球距离固定在眼前60厘米处还是90厘米出还是120厘米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作为外斜训练用途时,远球放在50-60厘米效果就更好;而作为融合训练或者分开训练用途时,远球放在90甚至120厘米都可以。
声明: 本文由( t969141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ruoshijinshi.com/2462.html
------====== 本站公告 ======------
*2016.01.08日起,启用眼科之家微信公众号,微信号“kidseye”。帮助家长孩子康复弱视!
*咨询孩子眼睛问题请在新浪爱问医生/好大夫在线提交问题(搜索“汤锡强”)。
*暂不开设任何在线即时咨询方式和面诊方式。
这个我正需要!
2014-09-28 下午2:42真好
2014-10-15 上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