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斜视弱视检查 作者:t969141 评论:1 点击: 21,166 次
2月中旬接诊了一个8岁的间歇性外斜患者,两眼有轻度弱视,家长说只是感觉孩子平时眼睛“没神儿”,没想到有这么多问题。
介绍一下患者病情:间歇性外斜15度左右,交替注视,双外直肌亢进、辐辏很难引出,辐辏近点15cm左右(这个年龄的孩子,辐辏近点可达到2.5cm左右);前节、眼底未见异常;散瞳后验光,这个孩子两眼都是混合性散光,两眼都是大散光,试镜矫正视力都是0.6+。
给这个孩子配了眼镜(两眼各欠矫50度远视),这样有助于他眼位控制(远视欠矫和近视足矫有助于外斜控制)和弱视的康复。让孩子保持戴镜,两个月后复查。4月底,家长带孩子来复查,两眼矫正视力都达到了1.0-,弱视接近临床治愈;因为当时不是很忙,同视机检查做了挺长时间,我发现这个患者有“两套对应”,融合范围是-10~+8,立体盲。
我告诉家长做好孩子手术的思想准备。家长问:“有没有不手术能治好的办法?”我说:“有,可以尝试做辐辏训练、聚散球训练(参阅《自制聚散球家庭训练 克服外斜促进立体视》)和同视机训练。不过你孩子可能训练效果不会太好。”
上面这些病情资料,可能多数家长都看不懂。没关系,下面才是重点。
间歇性外斜患者之所以叫“间歇性”,是因为他们有时可以把眼位控制到正位,有时眼睛表现为外斜。正位可控性,指的是两眼位于正位的能力(患者注意力稍集中也可以正位)和外斜出现的频率。像上面说的这个患者,正位可控性就不好,眼睛多数情况都处于斜视位。
本身正位可控性好,再辅以辐辏训练(集合训练)、聚散球训练和同视机训练,往往可以达到眼位可控性提升甚至不表现出外斜眼位,就是间歇性外斜康复。
辐辏手指操训练和聚散球的原理都是通过越来越近的目标吸引,使两眼做出内转动作,以加强內直肌力和融合。如果辐辏易于引出,患者在做训练时就会有很高的训练效率;如果辐辏难以引出,做辐辏训练时,患者本人往往掌控不好训练过程,做的很多手指追随动作都是单眼追随,而不是两眼内转,训练效率就很低。
辐辏近点小,意味着患者两眼的同时内转幅度可以很大。也意味着患者的辐辏训练可以更好的锻炼内直肌力量,患者有更大的交叉性融合范围。
前文说到的患者,本身辐辏很难引出,而且近点大,训练效率就更差。
家长可以先了解一下视网膜对应关系这个概念。
正常的、稳定的视网膜对应关系,意味着有形成完善双眼视觉的基础。双眼视觉的健全,可以帮助间歇性外斜患者保持眼位正位。
上面说的患者,是“两套对应”,就是说有时能有正常的视网膜对应关系,多数时间是对应缺如。这种情况,保守训练康复的机会进一步减小。
双眼视觉也叫双眼单视功能,粗略的分为三个等级,即同时知觉、融合和立体视。对于间歇性外斜患者而言,三级双眼单视功能越好,对眼位正位控制越好。
上面说的患者,同时知觉不稳定、融合范围小、立体盲,证明他的眼位多数情况都处于斜视位,而不是控制正位。这种情况,可谓雪上加霜,保守训练康复机会再一次减小。
虽然家长都不希望孩子眼睛做手术挨一刀,但上面我列举的四条,他一条优势都不占。保守训练一方面会占用很多学习时间(这个孩子小学2年级),即使坚持做了保守训练,效果也不会太理想。应该做好斜视手术的打算(外斜对孩子的社交和心理会有影响,虽然是个择期手术,但早做有很多好处)。即使上面四条优势都占据,有些间歇性外斜患者通过数月的保守训练(辐辏训练+同视机融合范围训练)仍然无法达到稳定正位,也建议放弃保守训练,接受手术。
说一句,这个患者的弱视与间歇性外斜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就是说,间歇性外斜并不是他两眼产生弱视的原因,他的病因是大散光。虽然错过了最佳治疗年龄,但由于病情较轻,而且孩子年龄大能坚持佩戴眼镜和配合简单的家庭训练,弱视康复效果很好。
声明: 本文由( t969141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ruoshijinshi.com/1885.html
------====== 本站公告 ======------
*2016.01.08日起,启用眼科之家微信公众号,微信号“kidseye”。帮助家长孩子康复弱视!
*咨询孩子眼睛问题请在新浪爱问医生/好大夫在线提交问题(搜索“汤锡强”)。
*暂不开设任何在线即时咨询方式和面诊方式。
汤医生,你好。我家孩子也是间歇性外斜,度数10度,右眼近视125其他正常。现在还能很好控制正位,请问可以不用手术吗
2017-08-20 下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