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标题

孩子不爱做弱视训练 家长要“狠”一点!

分类:弱视治疗方法 作者:t969141 评论:4 点击: 15,023 次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会感觉:博主实在是没什么水平,“狠一点”谁不会?!在“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看在眼里怕丢了”的爱儿时代,在“千方百计提高弱视训练兴趣化”呼声如此高涨的今天,说这样的话,只能说明眼科之家的水平很一般。

大家会看到我在“狠”字上加了引号,其中深意,接着读下来才能体会到。我也建议家长们要定期(最好是每天)到眼科之家网站上看几篇文章,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弱视治疗本质、可以经常从这里获取到正能量,因为你们很容易陷入到负能量的旋窝。

这篇文章,灵感来自眼科之家与一个弱视孩子家长的聊天内容。交代一下聊天背景:患者女孩,现在3岁半,半年前查出双眼高度远视、双眼弱视(两眼矫正视力都是0.2)。在当地医院做了一个月治疗仪训练和耳穴压豆,效果一般。2014年3月底在眼科之家办置了弱视治疗仪和其他辅助治疗工具,开始接受眼科之家指导。5月7日晚向眼科之家汇报康复进展。

孩子抵触训练 家长无计可施

一个月时间,孩子两眼的机内视力(参阅《使用直接增视弱视仪时 机内视力1.5而远视力仍然低下是怎么回事?》)提升了3行,应该说效果还可以。但这个年龄、她这样的病情,还可以做到更好。沟通过程中我发现这个患者对眼科之家方案执行的不太好,主要是她不愿意做弱视训练,家长也感到无计可施。

家长说:“感觉过程比较艰辛。可能因为之前在医院训练的那个月主要用的是治疗仪,现在还是用治疗仪,她有些抵触。”,“她对那些弱视训练玩具还有一点兴趣,其他的都不怎么用。眼科之家赠送的训练PPS,她也不太愿意看。”

应该说,这位家长遇到的问题很有普遍性。下面看看我怎么分析,给家长支点儿什么招。

弱视治疗兴趣化是唯一出路吗?

提出概念是容易的,找到方法是难的。

儿童治疗“兴趣化”提出来少说也有三四十年了。从最简单的穿珠子、描图过渡到电子仪器;从枯燥的单功能弱视治疗仪过渡到多功能综合仪;从背景单调的红闪、后像、CAM、光刷增视模块过渡到加入丰富前景图/视标的直接增视仪;从内容固定的图片过渡到动画视频训练界面;从被动的“看”的训练视频过度到主动的“操作”的弱视训练软件;从设定复杂的专业版本弱视训练系统过渡到“傻瓜化”操作,注重操作体验的多功能训练系统;从鼠标键盘操控训练过渡到触摸屏训练;从平面画面训练过渡到4D引擎立体画面训练,甚至裸眼3D技术、眼球运动捕捉技术、VEP介导的个性化阶段性训练光盘,这一连串让你们眼花缭乱的弱视康复技术改变,并不是来自穿越剧中的2060年,而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

我想说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弱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眼科技术领域从来没有停止过尝试和改良。关键问题是,孩子训练的依从性改善了吗?我只能说,有改善,但改善幅度不大。

家长真的需要“狠”一点!

技术上有这么多革新,为什么改善幅度不大呢?有几方面原因:

    1、多数家长都不懂得,从一开始就淡化弱视训练的“治疗痕迹”。

孩子了解到这是个他们必须做、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而选择的东西,他们的参与热情就会大打折扣。就好比一片橘子口味的药丸,当孩子知道它是“药”时,就会产生抗拒心理,无论它是不是真的好吃;就好比,孩子本来有胃口把那碗饭吃的干干净净,但家长告诫他“不许剩饭!必须吃完!”,结果往往是他真的吃不下、剩饭了……

如果大家没看过那部意大利反战大片《美丽人生》,建议回头看一下。在德军集中营中,爸爸马上面临被屠杀,他告诉儿子他们正在玩一场游戏,必须躲开德军士兵、藏好自己,最终才能获得游戏奖励。如果不是爸爸给孩子扯了个善意伟大的弥天大谎,相信孩子早就无法抗拒枯燥和恐吓,早早就会命丧黄泉,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战后回忆录了。

当发现孩子有弱视时,家长往往会失去往日的从容和镇定。你们的表情在告诉孩子,他们的身体出问题了,而且是个大问题。接下来不知道要吃药还是打针,或是其他什么可怕的有关治疗的事。他们虽然心智尚不成熟,但他们也会体察各种气氛气场的变化。从此,家长关于孩子弱视问题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冠以“治疗”的名义,孩子从一开始就要被动接受,就“剩饭”了……

那怎么做才是对的呢?我说个最高明的做法,之后根据你们的神经粗大程度做微调就好。

这里要求家长对自己“狠”点儿。有些事情你不愿意接受,但你还必须接受,孩子查出有弱视就是这样。在详细检查、得知确诊消息后,你应该平息一下自己的困惑和纠结情绪,先认定这个事实(其实本来也不是天塌下来的事情),接受它,然后转换成“战斗应激”状态——坦然而积极应对就好。这时,你表现给孩子的表情越淡定、越放松、嘴角越上挑,就好像得知孩子正在退乳牙或者小感冒一般,未来你就越掌握先机。

弱视确实不是什么难治的病。需要花点钱配镜、买治疗工具、交治疗费,对吗?来吧!十万够吧!

“十万”是开个玩笑,我讲的是豁达的境界,没听有人说“能用钱解决的事情不是大事”嘛。并不是国内没有要价这么高的机构(为避嫌,我就不点名了),在眼科之家看来,少则一两百块钱、多则万把块钱,弱视就应该搞定了。如果一两百块钱配镜、眼罩、穿珠子钱你也感觉疼,脸上的肌肉都疼,对不起,除了找到眼科之家这样愿意布施真正贫困弱视儿童的地方,你还要承受孩子大人都难过、家庭不和谐、钱还必须花的境地。花多少钱解决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当然多花点钱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工具和治疗服务);愿不愿意为孩子弱视支付一些费用,是你们的出发点问题——也许你们愿意为打一顿牙祭花上百十块钱,可这钱给了医院就心里不平衡,你可能得了“路怒”、“偏激”、“愤青”或者“抱怨不公”之类的病。

《美丽人生》

推荐弱视孩子家长看看《美丽人生》

接下来继续演绎那个“最高明的做法”。

你告诉孩子:“过几天爸爸会买一个好玩的大玩具(弱视治疗仪),这是现在最流行的“视力大比拼”游戏。玩具里也会有各种各样、大的小的小图形,还配有一个答案图,你盖上右眼,猜对里面的图形,爸爸妈妈统计好你每天的战绩,过后可以上报给厂家,一个礼拜会派一次奖,奖品跟你‘答题’表现有关。宝宝要不要加油!?”我的语言表达水平一般,但这段话的大致内涵相信大家已经领会了。这样善意的谎言,对那些4岁以下的宝宝们肯定会奏效,因为他们太好骗了。

保护好孩子的“天真”,是家长正能量的体现。只有那些经受过苦难、折磨和家庭纷争的孩子才会早熟。

接着编——“为了让宝宝获得更好的成绩,妈妈准备了一些强化训练武器,游戏说明书说,你每次坚持穿10分钟这个插图板板,并且尽量穿最小的小孔,你的战绩就会提高一些!”

接着编——“游戏说只有左眼看到的才算数,为了获得那个黄色的Teddy熊奖品,白天必须保证遮住右眼,而且宝宝越坚持不偷看,你的战斗成绩就会越好。我们要不要努力试一下?”,“好!那我们拉钩!宝宝说过不会偷偷摘下来眼镜和这个可爱的小布哦!”,“宝宝戴这个眼镜和蓝色小卡通鸟,真的很漂亮呀!”

这个场景,大家尽量去体会吧,用心体会。我只是抛砖引玉,你们更懂你们的孩子,你们会编的比我好!也许你会感觉“这不切合实际!” ,是因为你从没相信过这个世界有过圣诞老人。为了最可爱的他们,为了他们的眼睛。你必须入戏,深深的入戏,你必须“狠”一点!

2、孩子的“兴趣阈值”抬高了

回想小时候,吃上一顿大米白饭和炒鸡蛋,能回味好几天,感觉那就是人间最好吃的东西;如今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摆满一桌子,炒鸡蛋都上不了台面,却感觉食之无味……

回想当年一场《少林寺》让满大街的傻小子都“嘿哈嘿哈”的“练功夫”,《霍元甲》和央视春晚能让万人空巷;如今高科技特效、高超演技演员的电影遍地都是,却尽是“尿点”,央视春晚更成为吐槽集中地……

回想当年爸爸手工刻的一把木头手枪,睡觉时都搂着不放,小伙伴为弄丢一个竹蜻蜓能大打出手;如今孩子们的玩具能摆满整个客厅,他们却抱怨“不好玩”,会跳舞的“Donkey”只是刚买回家时玩了一下,之后丢在角落里电池都旧到淌水,小操场玩了一小会儿的平板车丢了,回到家时自己的没想起来……

我们不得不说,物质精神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却少了太多欣赏和欢愉的心情。

一个“描点点”的弱视训练游戏能让孩子喜欢多久?十几个游戏模块组成的康复系统,能让孩子保持几天的沉浸?事实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保持不了多久。连4399数以万计的海量游戏摆在那里,几天后他们都会感觉“找不到好玩的游戏”,什么能让他们提起兴趣?

我只能说,“兴趣化”只是个美好的愿望,我们需要降低孩子的“兴趣阈值”。你们懂了我开头讲的意思了吗?

从减少玩具开始。我记得儿子以前看过的动画片《巧虎》里有一级讲的是,巧虎妹妹冷落和弄坏的玩具们开始反攻和抱怨“主人”抛弃他们。为了取悦孩子,我们买越来越多的玩具,是个错误的选择。

从控制玩电脑手机开始。他们喜欢玩电脑游戏,好,可以玩,但是要限时限游戏个数。例如一次只能玩15分钟,每次最多可以更换一个游戏……

从控制吃饭时间开始,错过饭点儿饿她几顿,剩一次饭少买一次冰淇淋……

从控制看动画片时间开始……

从控制他们去“宝贝渡口”次数开始……

这一切,都属于行为矫正。不是我杜撰的概念,而是子女教育需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延迟满足。延迟满足,可以让他们上学后能按时完成作业,他们长大后少一些自私自利,少一些小挫自杀,少一些自暴自弃,少一些抱怨不公,少一些啃老弑亲。为了自己,为了孩子,请“狠”一点!

这里的延迟满足,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接下来它将为孩子的弱视康复服务。请继续看……

你要让孩子的心静下来

如今的人们,都习惯了快节奏、高竞争和信息爆炸,都容易浮躁。孩子也一样。

看过美剧《越狱》的人都知道,迈克尔-斯科菲尔德在哥哥被陷害、自己必须在数天内找到办法解救他和自己时,必须保持高度专注。也只有在这时,他想出的办法才够绝、够缜密、够高效。一个孩子是否专注,将决定他/她未来是否“聪明”,这是国外众多学者得出的结论。我们不谈孩子是否会“聪明”,为了治疗好他们的弱视,他们必须够专注。

做一件事时,如果他们还想着另外一件事或者几件事,第一件事肯定做不好。例如做弱视治疗仪训练时,他们还在想着什么动画片快演了、还想着妈妈今天刚刚买的“呀土豆”、还想着那个Kitty猫小粘贴儿、还想着昨天玩的很有意思的《保卫萝卜》、还想着快点去小广场找妞妞玩……他能专注吗?

他们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不是坏事。但,要延迟满足。从小告诉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张嘴就能得到。当他们喜欢一个玩具时,记得多带他去几次但不要买,告诉他那个好贵,妈妈还要攒几天钱(当然如果你要“富养”女儿,有冲突我没办法);当他们喜欢一种美食时,记得刚刚够半人份儿,让他们意犹未尽;当他们“玩野了”不想回家,告诉他妈妈再不准备好晚饭,爸爸回家就没得吃了;当他们听说妞妞妈带妞妞去植物园看小蝌蚪,吵着也要去时,告诉他保证连续3天去幼儿园时不哭,就去……

告诉他们,做完20分钟弱视训练后,就可以享用他的薯片和动画片;还想玩《保卫萝卜》?做15分钟小字书、穿珠子后就奉上!

当然,刚开始你会“不忍心”,请放下这种“妇人之仁”(不是歧视妇女,过后我解释这个词在今天的引用目的)。当孩子感觉到必须认认真真做好眼下这件事,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时,而以前靠耍赖、哭鼻子的招数根本无效,他会形成习惯,静下心来做训练。

关于“妇人之仁”,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典故,我说一下:战国时期,项羽霸业马上就成了(称帝),他的智囊范增告诉他刘邦会成为他的心腹大患,让他摆个鸿门宴宴请刘邦,之后杀了刘邦。范增知道刘邦肯定会赴宴,不赴宴就是有谋反之心。席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项羽没有痛下决心(妇人之仁的出处),迟迟不授意项庄杀刘邦,让刘邦趁上厕所时间逃跑了。最后,项羽只能面对成为刘邦败寇的现实。

在弱视治疗这件事上,家长经常会犯“妇人之仁”,岂不知最后耽误孩子。我前面讲到的教育策略,其实不单指弱视治疗,是泛指的。如果家长你还在执迷不悟、还感觉“给孩子的不够”、还感觉“不能那么狠心”,请接收治疗周期漫长、弱视迁延不愈、反复复发;请接受孩子少了很多童年快乐、多了很多不痛快;请接收大人眉头不得舒展、心力憔悴……

把他们喜欢的、不喜欢的都量化起来

小孩子一般都没有时间和数量概念,越小的孩子就越没有这些概念。于是,孩子就会经常“犯规”。我建议在弱视训练这件事上,把孩子治疗量化起来,更要把他们的其他兴趣点统统量化起来。因为量化后,将成为“交换条件”。

比如买冰淇淋这件事。很多孩子都没有“贵和便宜”的概念,1块钱的雪糕喜欢,20块钱的盒式冰淇淋点名就买,一碗3个球近百元的“哈根达斯”也没什么价格概念。

我不提倡奢侈消费观。

我告诉我爱人,就算很有钱也不买大别墅,因为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完全够用;儿子说如果有九千万亿那么多钱就好了,我告诉他我们用不了那么多钱,如果有也要分给穷人花,因为有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我会和儿子连抱带扛的把一堆纸盒、旧报纸、饮料瓶拿去废品店卖掉,之后让他接钱(三五块钱),之后就故意买个三五块钱的冰淇淋,他感叹“卖了那么多破烂儿,就购买一个冰淇淋啊”……

他们不知道玩电脑规定的“15分钟”是多长,如果你不提醒他“到点儿了”,玩上一下午他可能还觉得没到15分钟;早上出门,告诉他时钟长针到7(7点35)前必须出门,他就不会拖拖拉拉。

在弱视训练这件事上,要做到有理有据、奖罚分明。怎么能做到分明呢?靠大人的嘴说,不可信。我建议买一个闹钟或者使用手机的倒计时功能(建议买个闹钟,送给他们做礼物,他们的东西就会更加重视)。另外,买一个台历,也许你会用上(因为孩子没有“几天”的概念,在台历上标注好,就很直观了)。

例如训练15分钟,设定好倒计时或者闹钟,告诉孩子“开始!”。这种时间概念肯定是有效的,他们一定会比平时多出更多专注力。试试看!

倒计时结束,闹铃和音乐响了,兑现你答应他们的!必须兑现!否则这套方法必定失败!

奖励也一样,玩手机也把闹钟定好时间,闹铃响了就必须停!玩到关键关卡也要停!哭闹也要停!如果你给了退路、放了水,抱歉,我已经隐约看到了你们实施失败的节奏……当然,如果你能为“他喜欢的东西和做的事”找一个负面理由,如“玩电脑时间太久对眼睛不好”、“吃甜的太多牙齿会长虫”等等,即使是善意的欺骗,效果就更好了。

你不要主观的认为孩子会感觉“不公平”,如果他们确实感觉到了“不公平”,是因为你们给他们灌输了“不公平”的概念。

获得孩子配合 需要家长斗智斗勇

上面讲到的方法,真的是抛砖引玉。有些家长正在使用的方法,对他们的孩子来说更加高效,例如《孩子不愿意做弱视训练怎么办?“悬悬妈”有办法》。办法是想出来的,也许你的办法只对你孩子有效,对其他孩子用上可能会穿帮。但只要对你孩子的弱视治疗有效,就够了。

无论使用什么办法,我都建议家长全力以赴,要使用策略,而不是简单的照做和笨笨的执行。

也许,你会说“狠”是中国式的,国外的老师就会尊重孩子的选择。确实存在文化差异。就像欧美老师不会像中国老师那样在课堂上发飙或者动辄打骂,但他们也不是放野鸭子的方式,否则课堂就成了跳蚤市场了。他们知道使用什么方法让孩子的躁动保持一点克制。这也是策略和执行力,跟我上面讲的“狠”,在本质上没有差别。

记住,策略是斗智斗勇,孩子的智力水平,斗不过大人的。策略不是使用家长权威,使用策略与调用权威是不同的境界。

在眼科之家的方案中,我至少会教给家长八种以上治疗手段和工具,目的是丰富治疗内容,尽量减少枯燥。如果像本文开头那位家长那样,过度迷信那个像模像样的弱视治疗仪而轻视使用其他辅助工具,就难怪感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有些孩子在弱视治疗过程中顺风顺水,并没有遇到上面提到的各种问题。一方面孩子个性气质确实有差异,另一方面,家长在没发现孩子弱视之前的素质教育已经到位,开始治疗后只需顺势而为即可。提醒一下,家长“狠”一点执行上面的方法,前提是你们采用的弱视治疗方法是科学、准确和高效的,否则就是蛮不讲理和“独裁”了。

 




声明: 本文由( t969141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ruoshijinshi.com/1868.html

孩子不爱做弱视训练 家长要“狠”一点!:目前有4 条留言

  1. 板凳
    奕奕:

    虽然对于我家六岁多已读一年级的小孩编美丽的谎言对于她已经不太适用,但依然觉得这文章写得非常好,对于四岁以下小孩以这个为参考尽量使出自已招数来斗智斗勇,让弱视治疗在快乐中有效进行是爸妈们的目标。我家的已会在生日那天许下愿望希望眼睛快点好,不要让爸妈担心时反而让家长心情更加沉重,觉得自已没有及时发现她重度弱视是自已的过失。

    2014-11-17 上午10:18 [回复]
    • 眼科之家:

      鼓舞也好,小惩罚也好,都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或是优点。方法不在好坏,只要见效,只要可以获得孩子哪怕短暂的专注治疗,对弱视康复来说都是好方法。你也不要自责了,从发现那天开始,就积极努力,就是称职的家长了。而且治疗结果未必像你想象的那么差。

      2014-11-18 上午10:03 [回复]
  2. 沙发
    铮妈:

    孩子5岁,我们现在医院用的治疗仪还是汤医生提到的背景单调的红闪、后像、CAM、光刷增视。但是孩子自己找到了兴趣点,他说治疗仪就是炼丹炉,他要在里面练成火眼金睛,所以每次都很专注。这一点和汤医生提到的观点吻合,很欣慰。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您的无私会帮到千千万万个弱视孩子。

    2019-02-15 上午6:26 [回复]

发表评论


------====== 本站公告 ======------
*2016.01.08日起,启用眼科之家微信公众号,微信号“kidseye”。帮助家长孩子康复弱视!
*咨询孩子眼睛问题请在新浪爱问医生/好大夫在线提交问题(搜索“汤锡强”)。
*暂不开设任何在线即时咨询方式和面诊方式。

眼科之家微博

百度以明好文检索

辽ICP备120004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