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弱视治疗方法 作者:t969141 评论:0 点击: 15,834 次
昨晚一个咨询孩子弱视的家长给我传来了一个他从网上下载的弱视训练软件,说是一个弱视家长设计的。我看过后,不禁为正在使用它的弱视患者们着急。
在《春节啦 给回老家过年的弱视儿童支支招》中,我说过我对视觉训练软件的设计颇有心得。可以说像《增视能》、《视琦》、《维视顿》等弱视训练软件是我常年研究的对象。这些软件的弊端、不足和功效瓶颈,我也能罗列一箩筐。眼科之家未来会做出自己的弱视训练软件,而且是全方位的,有投资人愿意出资100万元启动这个软件项目,被我婉言拒绝了(一方面是投入不够,另一方面对方缺乏持续投资能力,且盈利预期过高),这里仍然按下不讲(处于研究和保密阶段)。说说这款家长自己设计的“弱视软件”。
这是一个取名“视觉刺激”的Flash作品。昨晚咨询的弱视家长跟我说“我感觉太刺激了,看了一两分钟就感觉头痛,怕增加孩子散光”。“会引起散光增加”的担心倒是多余的(参阅《散光会不会涨度数?怎么预防?》),“太刺激”这话却不离谱。这个软件背景是一个快速旋转的分等级和颜色变换的黑白条(CAM),还有个飘来飘去的蝴蝶,前景是一些小点,属于“操作点”,使用者用鼠标点击那些小点进行描点,实现训练目的。有几处专业硬伤,我说一下。
1、CAM旋转过快。CAM的弱视训练原理也叫做“视觉刺激法”或者“空间频率弱视训练法”,通过规律、匀速旋转或者变换的高对比条栅/棋盘格等简单图形对大脑视中枢进行唤醒,描线、描点、移动注视物等都属于参照物而不是弱视治疗的作用点。在观看这种动态图形时,视觉中枢会形成规律的“方波”或者“正弦波”,借以激活锥细胞火星和视觉中枢的图形处理能力。如过CAM旋转过快,就失去了对视觉的唤醒作用,因为跨越了锥细胞感知和视中枢兴奋的感知阈值(这方面,请看看《弱视治疗是一个什么样的内在过程呢?(一、二)》)。
2、显示器刷新瓶颈问题。这也是CAM类弱视训练软件的通病,与实物的旋转条栅不同,计算机和显示器模拟的CAM会出现“拖尾”和“摆动”,形成很多杂乱无章的视觉干扰信息。这也不利于弱视训练。
3、CAM空间频率分等级与患者视力水平不匹配。我拿到的是一个“0.3-0.4”的软件小样,相信作者也做了其他视力阶梯的软件样本。目测CAM条件的宽度,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宽度设定是偏宽的。而CAM弱视训练的核心要素就是空间频率与被训练者能感知的最高空间频率相匹配原理,否则,就是个低效率的训练。
4、操作点过大。操作点(描图点)并不起弱视训练作用,而起作用的是CAM背景,所以操作点越小越好,理论上应该接近被训练者能感知的最高空间频率。这个软件中的操作点,几乎盖住了弱视眼真正需要关注的东西。
5、操作点色系错误。操作点应该设置成视锥细胞更敏感的色系,而不应该是这个软件的白色。
还有一些专业硬伤,因为保密原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我对这个弱视训练软件的设计者的精神很肯定,多一些这样有理解力、能动手的家长,能开发出更贴近弱视患者需求的弱视治疗工具。但是简单的模仿和剽窃,就没有什么创新意义了。
也奉劝有这种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弱视家长,当作一个尝试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扩散这种不成熟的弱视治疗方法。因为网上信息繁杂,很多弱视家长对这样的东西缺乏专业认识和识别能力,见到后往往趋之若鹜,如果再有些家长稀里糊涂做了“宣传员”(可能有的弱视患者使用了这种产品,视力有所提升,殊不知如果不用这样的软件,单纯戴镜、遮盖和精细训练,视力提升的也很好),扩散速度更快。结果就是耽误一些孩子的弱视治疗进程、浪费弱视孩子的治疗时间、消磨弱视孩子的治疗意愿,误人子弟。你说这是做了好事还是办了坏事?
声明: 本文由( t969141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ruoshijinshi.com/1250.html
------====== 本站公告 ======------
*2016.01.08日起,启用眼科之家微信公众号,微信号“kidseye”。帮助家长孩子康复弱视!
*咨询孩子眼睛问题请在新浪爱问医生/好大夫在线提交问题(搜索“汤锡强”)。
*暂不开设任何在线即时咨询方式和面诊方式。